文章来源:极手游作者:小狐狸发布时间:2022-12-28 16:00:49
导语:本文主人公,这个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小导游,已经带大家领略了初唐时期长安城的百姓生活以及城市里坊等内容。这次终于寻到机会去一睹皇家风范。不过发生了一件突发事件,让他非常头疼。
太液亭
当四方馆的"通事舍人"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基本上验证了我的猜想,我要接待的这批回鹘客人,不是普通的贸易商人,的确是秘密出访的"使者"。
唐朝初期基本上是延续隋朝的官制,就是以三省六部制为基础的行政管理体系。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与门下省合称"两省"。简单来说就是中书省制定政策,门下省审核复议,尚书省执行。
按理说三省应该是平级,但实际工作中中书省和门下省要高于尚书省。所谓宰相通常指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最高长官。
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下属官职比较多,主要是侍郎和舍人两类,来找我们的通事舍人就是其中之一。四方馆也隶属中书省。
门下省来自皇帝的侍从和顾问,最高长官称为"侍中",与中书令平级。下设门下侍郎和左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左补阙、左拾遗等
尚书省最高长官为尚书令,官阶正二品,工、户、礼、兵、刑、史六部归尚书省管辖。具体行政职能不详述了,基本上与字面意思差不多。六部最高长官为部属尚书,如工部既是工部尚书,下设侍郎一至二人,每部下设四司。
三省六部制
司法机关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家机构组成。所谓三堂会审指的就是这三家一起来审理案件。
上面提到了大理寺,大理寺属于"九寺五监"之一,是汉代三公九卿制传承下来的。属于中央直属部门,与尚书六部是平级的。
我们这里不做过多阐述,与外事接待有关的主要是其中的鸿胪寺。从历史典籍来看太仆寺也存在一些跟外事有关的活动,不过应该是偶尔为之。鸿胪寺是唐王朝掌管外交事务的最高机构。
来见我们的通事舍人所属的四方馆也是从事外交事务的机构,归中书省管辖。通常高等级的来宾由鸿胪寺负责,低等级的由四方馆负责。
其实说的简单点就是迎来送往,安排食宿这些接待活动,来的是王一级的由鸿胪寺负责安排,接待标准也自然很高。低级别的由四方馆安排。
记得《通典》上记录的与大唐帝国有联系的国家及地方政权有189个,不过我穿越之前看过一些学者的统计,实际上发生类似外交行为的实体,能有300多个。由此可见大唐帝国万邦来朝的确不是吹出来的。
宴请各国来宾示意
唐王朝因此在长安和洛阳都设置了四方馆来接待这些外来宾客,据说有的宾客在此一住好几年,估计抱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态吧,是否算作免费"偷渡"就不得而知了。以大唐帝国上邦大国的心态,这种小事也就不计较了。
不过据说这次来的回鹘客人是秘密来访,所以就没有安排在四方馆居住,看着他们的目标地区,我陷入了沉思。他们要住在崇仁坊。
自东汉定都洛阳,长安城就已经进入了凋零的节奏,三国时期人口锐减,"关中无复人迹",及至南北朝时期更是"崤潼以西,烟火断绝"。隋唐关陇集团崛起,统一天下,并定都长安,长安才开始逐渐兴旺起来。
随着大唐帝国声威远至四海,长安城的流动人口开始暴增,科举考试的实施也导致外来学子赴长安求取功名者与日俱增。丝绸之路的打通更是让往来胡商络绎不绝。商业迅猛发展让长安城的旅店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除了官家的鸿胪客馆、四方馆、礼宾院等外邦寄居之所,各路巨贾贵胄也纷纷登场开始经营旅馆业。
春明门大街
对于长安城来说,皇城门外这条东西走向的大街,贯穿长安城,西面是丝绸之路进长安的金光门,东侧是春明门,出了春明门就是东郊灞桥所在。北面是皇城,南面是东西市。这条街成为了长安外城中最重要也是最繁华的一条街道是可想而知的。这条街道被命名为"春明门街"。
任何行业的兴旺都离不开目标人群,旅馆业的客户主要来自三类人群,就是进京赶考的学子、往来贸易的商人、外地赴京的官员。进京赶考者多选择离考试地点较近的地带,也就是紧邻皇城东门的地方,这里是他们考试的贡院所在地。
往来经商者则选择离东西市较近之地。外地来京的官员自然也要选择离皇城较近的里坊。
所以春明门街是这些人的最佳选择,同时成就了这条街两侧里坊旅馆业的繁荣。
我们所在的布政坊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位置,对面的延寿坊也是如此,隔着皇城对面的崇仁坊由于紧邻皇城东门,成了学子们首选之地,加上达官显贵多在东城居住,如果能有机会认识主考老师岂不更妙。
长安城平面图
崇仁坊对面的平康坊就更是一处绝佳的场所了,我们现代人称之为"红灯区",这里的佳人可都是色艺双绝的哦,肚子里没有点墨水的人是不敢轻易去献丑的。
回鹘人选择崇仁坊看来是奔着平康坊去的,这些人"公款消费",虽然可能肚子里墨水不多,银子是不含糊的。不过离我这里就远了。
紧接着通事舍人一句话我差点跳起来,“回鹘人说了,早上要来醴泉坊吃那个回鹘老头的毕罗饼”,我的妈呀,《长安十二时辰》难道说的是真事?这样东西城的折腾,真以为我有大奔开呢?
我不禁盘算起来能否让四方馆的官家大老爷帮我从金吾卫那弄个通行文牒,让我宵禁后也能回家。
果然不出我所料,晚宴的地点就设在平康坊,这些回鹘大老爷们有通行文牒,我怎么办?
金吾卫巡街
长安城平康坊说是"红灯区",主要指的是北门处称为"三曲"的地方。这些陪酒的美女通常被称作"饮妓",类似KTV里那些陪男士唱歌喝酒的美女们。不过人家行酒令可不是什么老虎棒子鸡之类的,都是对诗。
这里主要的费用是按照酒水收的,来的人多喜欢舞文弄墨,所以狂喝暴饮的并不多。酒的喝法有点像"打通关",对不上诗或者对的不好都要罚酒。
正常情况下一桌席下来大概要三四百文,不过玩得兴起了就要继续。有种"加钟"的感觉。更奇葩的是,金榜高中的人过来酒的单价要翻倍。有点趁火打劫的感觉。
提供的饮食服务只包括酒水和一些水果,如果要吃其他菜肴,需要单点,通常是不让自带的,只有那些破落一些的妓所不备酒肉,可以自己携带。怎么感觉越来越像KTV了呢?这套路数也流传千年了?
KTV
更让人吃惊的还有,这里有一个词叫"赠资",看名字估计大家就知道了,就是"小费"。这个"赠资"的多少就看各个陪酒美女的名气和本事了。所谓名妓要价自然不菲,那些没有名气的,靠如簧巧舌也能收获不少。
这些"饮妓"的管理者称"假母",赠资越多,饮妓和妓家所得自然越多。如果被假母所厌,则会被打入冷宫,就无法保证收入来源了。
其他还有一些费用,如"买断费",费用大概是酒席的三倍,一千文左右。"求元费"这个是指饮妓的处女身,费用大概要四五千文。"出里侑酒费",这个其实就是出台费,要1000文。"赎身费"大概是56000文。
唐长安里坊
按照唐朝初期的消费水平,一头猪大概300文,一场普通的花酒一头猪就没了。如果租一间店铺或者一进院落大概是500文,稍微喝嗨点估计一个月房租就没了。
按照劳动力算,拉一天土所得是30到50文,一顿酒席下来10天白干了。普通的手工业者一天的收入是15文,一顿酒下来大半个月白忙活了。
这里的名妓还有不少,什么"天水仙哥"、"郑举举"、"张住住"的,她们从小就要经过严格的诗词歌舞乐器训练。所以当时的文人雅士们眼中的绝代佳人不是沉鱼落雁那类的,而是那些才艺双全的。
平康坊
这里被称作"三曲"是有原因的,靠着坊墙的被称作"北曲",另两处唤作"南曲"和"中曲",南曲和中曲挨着坊的大十字街,名妓自然是住在临街的南曲和中曲了。整个区域小桥流水,花香四溢,优雅而舒适。满足了那些附庸风雅之人的虚荣。
来长安这么久,平康坊只是路过,从来没进去过,这些都是听别人说的。
长安城的歌妓有四种,其中的宫妓严格来说也算不上妓吧,差不多就是由宫廷养着的一些从事音乐的宫女。分在两个区,分别是光宅坊和延政坊(后为长乐坊)。
第二类是半官方的歌妓,在宫里挂名,如果官家有需要,需要通过相应的文牒才能出坊。第三类是营妓,就是军营里的,这个比较独立,为自己军营服务。第四种是私妓,这种与现在那些"跑场子"的类似,临时租赁性质。
这个世界都是要强调供需平衡的,平康坊这里能出现三曲这个标志性的场所,当然与这个地理位置的需求是分不开的。
长安城东贵西富,在唐朝狎妓之风甚盛,跟这些王侯公子们有直接关系。按照唐律来说,官员不允许狎妓,不过下朝之后行此之风者大有人在。
还有就是那些进士及第者,他们未被授予官职之前可以不受唐律管制。而且这些人多住在平康坊北的崇仁坊。一旦金榜题名,难免多年的压抑要释放下,来平康坊喝个花酒不失一种好方式。
进奏院的影响也不小,进奏院就是各个地区驻京办,这些驻京办自然也会选择离皇城和京城权贵们近的地方,仅平康坊一坊就有13家进奏院。这些人远离故土家园,难免成了三曲的大客户。
再有就是东市,与平康坊相邻,这些往来的客商,对三曲的佳丽们自然也是趋之若鹜了。
科考
不过我感觉在这种世风之下,加上三曲佳丽均属于有才有艺那类,狎妓之风在世人眼中并不为过。
这些歌妓们吃的是青春饭,最好的归宿是在青春貌美的时候能嫁个如意郎君,稍差些的嫁个下层人士或者某个小商人之类的。大多数人没有这个福气,通常只能削发为尼,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似乎通讯发达的现代社会,为什么很多从事类似职业的人会有更多选择结局的机会呢?
青灯古佛
思绪万千,被通事舍人的话声唤醒,他好像在问我考虑的如何了。我急忙喝了一口茶,其实在唐朝初期,北方喝茶的并不多,多集中在江浙那片。不过我还是喜欢喝茶。不知道他们是否会认为我是江南人士呢。
我趁着喝茶的功夫大概缕了下思路,我首先得解决晚宴后我回家的问题,其次就是第二天早上他们如何来醴泉坊吃带芝麻的"囊"的问题。还有就是什么时间我才能陪伴他们去逛下皇宫的问题。
还好通事舍人很爽快就答应帮我解决宵禁后的通行文牒这件事,并许诺安排一辆马车送我回金城坊,同时保证我能够进坊。吃囊的问题由他来安排,我要是也想吃,可以早上来醴泉坊一起吃。至于皇宫的事还需要看上面"领导"的安排。
想想通事舍人只不过是个从六品的小官,比我耳朵熟悉的七品芝麻官也就稍微大点,搁长安城这地方掉一块砖头下来不得砸死一片哪。能给我解决成这样也就不错了,于是我又索性把我对晚宴和游玩的想法告诉了这位舍人。
这哥们有些兴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又吐了出来,大声夸赞着我想的周到。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回鹘话有人懂吗?据我所知,鸿胪寺那么大衙门也就20个翻译,哦,他们叫"译语人",其中会回鹘语的估计也没两个。
这事看来他早有准备,说是已经安排好了。我也没问他是从鸿胪寺借调的还是他们那也有。索性也不管了。
怎么说也是个大客户,这点道理咱是懂的,正好千辛万苦搞到一些稀有东西,都是西域那边来的人送我的,有一种被称作"金桃"的水果,其实我吃着就是新疆库尔勒地区产的"黄肉桃",还有就是被他们称作"醹渌翠涛"的一种绿色葡萄酒。我挑拣了一些,然后把桃和葡萄酒都装到一个食盒里送给这个通事舍人了,他客气了一番高兴地拿着食盒走了。
我稍微定了定神,去倒了一杯"三勒浆",望着窗外的柳树,心想,今天晚上这顿香艳的酒局会不会见到"天水仙哥"呢,哪怕见下"楚儿"也好吧。
笔者注:本文只介绍了两个内容,其一是唐朝中央级行政官员制度,对涉及外事的内容做了更多的讲解。其二是平康坊三曲及唐朝歌妓的情况,其中"天水仙哥"、"楚儿"这些人都是《北里志》中真实记录的名妓。其他包括官制和饮食等等内容的描述,都来自古代典籍和今人的分析文献,有些内容实际上是超过了贞观时期,鉴于本文主要是介绍唐朝的日常生活,就对个别超越贞观年代的地方选择了无视,希望理解。
大掌门2金将怎么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