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极手游作者:小狐狸发布时间:2022-12-27 10:00:28
2013年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知名歌手林志炫翻唱了一首周杰伦原唱的《烟花易冷》,凄婉感人的歌声一响起便惊艳四座,从此《烟花易冷》这首歌又多了一个经典版本。
《烟花易冷》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编曲并演唱,这首歌描述了一个南北朝乱世中虚构的爱情故事,据说故事的灵感源自一千五百年前南北朝时的一部奇书《洛阳伽蓝记》,作者是北魏末年的杨炫之。
故事讲述了一位镇守洛阳的刘宋将军邂逅了一位妙龄女子,两人一见如故,坠入爱河。后来北魏大军攻打洛阳,宋军败退放弃洛阳,将军和女子依依惜别,随大部队撤退。女子信守诺言苦苦等待将军归来,不知等了多少年,将军始终没有回来。
这期间洛阳饱经战乱摧残,城市形同废墟,女子就在这无尽的等待中落发为尼,不久病死于孤城之中。又过了许多年,一脸沧桑的将军终于回来了,却再也找不到女子的身影,将军得知真相后最终也皈依佛门,在伽蓝寺僧舍的屋檐下听着滴滴哒哒的雨声,一声声木鱼回荡在残破的古寺中。
伽蓝晚钟
看完《烟花易冷》的故事梗概,也许有人会好奇那本《洛阳伽蓝记》究竟是怎样的一本奇书,居然能带给一千年后的音乐创作者们如此精彩的灵感。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作者杨炫之讲起。
繁华落尽
汉魏洛阳故城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洛阳城。
抚军司马杨炫之登上荒芜的城楼眺望这座帝国曾经最伟大的城市,只见眼前的洛阳城形同废墟,城墙崩塌,宫殿倾覆,城中大小佛寺都被付之一炬,到处都是焚烧过的灰烬,城中林立的佛塔也几乎都倒塌了。
城中的野草疯长到一人多高,大街小巷长满了荆棘,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由于长期无人出入,野兽纷纷在废墟里穴居生存,那些过去的豪门大院里的大树上都被乌鸦筑起了鸟巢。
杨炫之在城楼上转了一圈,终于看到了远处的人影,一个小孩赶着羊群在昔日的铜驼街上放羊,远处的太极殿废墟上有老人开荒种地,太极殿曾经是北魏的皇宫大殿,是帝国最高权力中心,当年北魏君臣在这里处理国家大事,如今却沦为农夫开垦的荒地。
此情此景令杨炫之不禁潸然泪下,他想起十三年前这座城市还是车水马龙,喧嚣热闹,还是帝国威严的都城。仅仅过了十三年,怎么就变成这幅模样了?
杨炫之可能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到洛阳的五年前,东西魏之间爆发了第四次大战,也就是著名的邙山大战,这场大战的焦点就是争夺北魏故都洛阳,双方在洛阳、金墉城和邙山等地展开激烈争夺战,双方的主帅宇文泰、高欢都亲自参加了大战,可想而知这场仗的惨烈程度。
双方鏖战多日,最终以西魏大败而告终,连宇文泰都险些被俘。然而洛阳城也在这场大战中遭到了毁灭性破坏,自孝文帝迁都以来几代人辛辛苦苦四十多年营建的新都洛阳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彻底失去了所有的价值。
杨炫之
杨炫之登上洛阳城楼时邙山大战已经过去四年了,四年前留下的战争创伤还清晰可见,这次他是因公出差,路过洛阳顺便故地重游一番,却不想看到了眼前的一幕幕惨状。
杨炫之年轻时曾在京城洛阳任职,那时候北魏还没有分裂,洛阳城里还是一派繁华,虽然朝廷早已难挽颓势,但洛阳城里的市井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后来杨炫之跟随孝静帝去了邺城,那里成为东魏的都城,庞大的北魏帝国正式分裂了,之后杨炫之就再没有回过洛阳,直到这一次。
回京后的杨炫之越想越不是滋味,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给后人留下些记忆,于是他拿起笔,根据自己的记忆整理资料,写出了一本描写故都洛阳佛寺盛况的奇书,取名《伽蓝记》,后世习惯称之为《洛阳伽蓝记》,名列北朝三大奇书之一。
这本奇书虽然重点写佛寺,看似是一部佛教典籍,其实是包罗万象,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笔记,因为书中内容多为杨炫之亲身经历,因此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北魏历史重要的参考文献。
千年名城
杨炫之笔下的这座洛阳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初年,由周公营建,初名成周,用来监视殷商遗民,东周“王子朝之乱”后这里成为周天子的王城,一直沿用到秦灭周室。
入秦后,这里已经出现了南北二宫,项羽分封诸侯,这里成为河南王申阳的封邑。刘邦灭秦建立西汉后,曾定都于此,并在南宫举行酒会和文武百官聚餐。后来刘邦迁都长安,洛阳便安静了下来,一直到刘秀讨灭诸侯割据,重建汉朝,并再次定都于此,使这座沉寂了二百年的城市成为了东汉的都城。
汉魏洛阳故城西城垣遗址
东汉时仍保持了南北宫的旧制,南宫为皇帝办公区,大致在今天的龙虎滩村附近,北宫为帝后生活区,大致在今天的金村东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西凉董卓进京诛灭宦官势力,挟持汉献帝逃往长安,洛阳毁于战火,一直到曹魏建立后才着手大规模修复洛阳城。此后历经魏晋易代,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洛阳频繁遭遇战火荼毒,毁了建,建了毁,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永嘉南渡后,洛阳失去了都城地位,一蹶不振了近二百年,在走马灯般上演的游牧民族混战中沉默不语,忍受着一次次的洗劫,一直到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才终于熬出头了。
那一年的秋天,北魏孝文帝宣布迁都洛阳,随即便启动了大规模的城建计划,不但修复了魏晋故城,还大兴土木新建了很多建筑,从此这座城市有了一个新名字:
汉魏洛阳城
汉魏洛阳故城东城垣遗址
这里的“魏”主要指北魏,而不是曹魏,因为对这座洛阳城贡献最大的就是东汉和北魏,故而定名“汉魏洛阳城”。
北魏迁都洛阳四十多年,将这里打造成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因为鲜卑人笃信佛教,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北魏时期的洛阳俨然变成了一个佛国神都,据杨炫之书中记载城内外的大小佛寺多达一千多座,这绝对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今天著名的龙门石窟、少林寺都开凿兴建于此时。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西逃长安,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二部,随即洛阳被赶来的高欢宣布废除都城地位,并下令拆除洛阳宫殿房舍,将建筑材料通过黄河运往邺城,洛阳又一次被漫漫黑夜吞噬了。
夜间的汉魏洛阳故城
邙山大战后,昔日富甲天下的洛阳城毁于兵燹,加上洛阳地处东西魏争战的前沿阵地,双方争夺洛阳的大战无休无止,终于将这座名城彻底摧毁。
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后,当时的周武帝宇文邕曾打算修复增筑废墟中的洛阳城,并为此特意下了诏书,谁知工程开工不久便突然被宇文邕叫停,修复工程草草结束,可能是宇文邕感觉得不偿失不划算吧,洛阳都被打成废墟了,与其斥巨资修复还不如换地方重建一座新城市呢。
这次修复也是史书中记载的最后一次对洛阳城的大修,还是半途而废。
汉魏洛阳故城国家遗址公园
隋文帝杨坚篡周建立隋朝后,定都长安,洛阳城一直处于荒废状态,直到他儿子杨广即位后的第二年才下诏择地新建洛阳城,等于正式抛弃了汉魏故城。
杨广新建的洛阳城就是今天洛阳市区的前身,而汉魏故城则在今天的白马寺以东的龙虎滩村、寺里碑村、金村、韩旗村一带,现在那里依旧是一大片农田,残留着一段段倾圮的夯土城墙。
日暮孤城
今天的汉魏故城遗址上遍布村庄、工厂、公路铁路和大片的农田,说实话保护状况很不好,但也能理解,这么庞大的遗址区保护的难度可想而知。如今这里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随处可见的文保碑和铁丝网都在提醒着人们,这里不是一片普通的农田。
永宁寺遗址
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和岁月变迁,地表地貌早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如今这里大部分遗址都已荡然无存,尤其是那些古建筑,还留有遗迹的主要是宫殿地基遗址、城墙、城门、佛塔基座等。
例如已经考古发掘的太极殿遗址、阊阖门遗址、永宁寺佛塔塔基遗址、西阳门遗址、青阳门遗址、内城西城垣遗址、内城东北城垣遗址和铜驼街遗址,还有尚未发掘的金墉城遗址、建春门遗址、大夏门遗址等等。
铜驼街是洛阳城的中轴线大街,南通洛河永桥,北达阊阖门广场,阊阖门是北魏洛阳城的皇宫正门,门前有一条东西向的大街,正面则是宽阔的铜驼街,由此门向北就是皇宫正殿太极殿。
金墉城遗址
金墉城遗址
北魏时期已经改东汉时的南北宫为单一宫制,全城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部分组成。宫城就是皇帝的住处,内城则聚居了达官显贵和名门望族,最偏远的外城则是普通老百姓的聚居区。
目前残留的城墙主要是内城部分,主要分布在东、西、北三面(南面城墙已经被洛河冲毁),其中西城墙北段已经被村庄平毁,保存最完好的是北城墙遗址,最高处达八九米。
故城东北面的保庄村和韩旗村之间坐落着建春门遗址,这里就是汉代著名的上东门,光武帝刘秀曾经打猎到深夜才回城,在上东门下被守门将军拒绝开门,因为按规矩,夜间城门是禁止开启的,刘秀也真大度,算啦,那就换个城门进吧,你不开不难为你,找别人开吧。
东城垣青阳门遗址
西晋八王之乱期间,齐王司马冏和长沙王司马乂攻打洛阳内城,晋惠帝被裹挟到上东门城楼上,城外的二王军队密集放箭,城楼上的群臣死伤惨重,流矢都射到晋惠帝脚边了。
如今这座历史上发生过太多惊心动魄的铁血杀伐的城门早已荡然无存,遗址默默藏在两村之间的农田里,铭刻着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往事。
东城垣遗址
北宋神宗年间,寓居洛阳的史学家司马光有一次路经洛阳故城,在参观了这座废弃了近五百年的古城后感慨万千,有感而发的司马光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名篇《过故洛阳城》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最后一句,也是今天洛阳市最喜欢引用的一句宣传语:
若问古今兴亡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我想千言万语都不如这句话来得精彩,想想还是拿这句名言做结尾吧,爬上残破的城墙远眺苍茫的故城大地,此时我的心情和千年前在此怀古的司马温公一样,多少兴亡事,都付感叹中。
大掌门2金将怎么组合